Search

[#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台灣需要建立自己的論述與...

  • Share this:

[#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台灣需要建立自己的論述與評鑑標準 /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our own discourse and defining our own evaluation system

「日本打團體戰,他們全部都用同樣的國家識別:柑橘、抹茶、柚子、櫻花。所以大家都知道那是日本的東西。」

2019 年,柯亞帶著自己的果醬(好食光 Keya Jam)參加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The World's Original Marmalade Awards & Festival),結果竟一舉奪下年度雙金大獎、 2金、 2銀、 2銅。照理來說,鎂光燈應該聚焦在這位來自台灣、甫參加比賽便打敗所有英國、歐洲品牌的果醬女王,然而,來自日本的參賽者們全部穿上和服、還在果醬的展示臺下打了鎂光燈,吸引了所有媒體的注意力;而對評審來說,#台灣是一個面目模糊的島嶼,他們對拿下年度最大獎的這罐果醬生產地「沒有印象、一無所知」,是柯亞在現場直觀的感受。

日本品牌因為參賽經驗豐富,早早在各個露出場合都備好微型相機、攝影機,而日本的駐英大使也出席。相較之下,柯亞僅有一名助理和當地聘請的翻譯同行,所有的展示品運輸、現場佈置、媒體溝通等,全部都要自己一手包辦。幸好領獎過後她與林永樂大使會晤,由大使安排,解決了很多參訪的問題、並由大使媒合當地台商,洽談了一些未來的合作機會。很快到了五月,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首次移師日本愛媛舉辦,柯亞有了先前的經驗,早早聯絡台灣駐大阪辦事處,得到支援、並派秘書同行,她才得以由官方角度參訪當地的果園、加工廠,#對日本以官方力量發展國家行銷與論述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在英國與日本的世界大賽,柯亞都以「#金棗」為主角。她在經過國際比賽後發現,「金棗」可能是一個能夠用來發展「台灣印象」的柑橘類水果。「在英國,金棗是舶來品,十來顆就要 7、8 英鎊(約台幣 $250-300),不可能拿來加工。所以金棗製作果醬有其稀有性;日本也有金棗,但口味偏淡、適合鮮食。」長年製作果醬、對台灣水果的風味特色瞭若指掌,她知道本地的金棗風味強烈、明亮且適合加工,能夠突出亞熱帶的柑橘個性,如果能用和日本傾國之力從產業到比賽、以一條龍方式行銷「柚子」的方式來推廣,金棗有機會成為「#台灣味」的代表,#成為一個國際認識台灣的代表性風味。

光是建立個性特質還不夠,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自己的論述、#自己的評鑑標準」,這也是為什麼柯亞在兩次世界大賽頒獎典禮後,都花許多時間參訪當地農園、訪問評審、業者之故。「日本人鋪陳了七年,最後爭取到舉辦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評審中 4/5 是日本人、1/5 是世界大賽評審」,也因此,日本能夠用自己的觀點與評鑑來制訂標準、影響世界果醬的論述。柯亞提到兩個有趣的例子,一個是香港的一瓶柑橘陳皮果醬,歐洲的評審看到「新與舊的交融和時間感」,在英國的世界大賽中得了金獎,但是在日本卻只獲得銅獎,原因是「日本評審喜歡味道,但覺得顏色太暗」。日本評審對果醬色澤、果實、果皮的完美極度重視,對以「純粹金棗」奪下最高榮譽金賞獎的柯亞也毫不放鬆,原本拿到 20 分滿分的果醬,因為「果皮上有斑點」的小瑕疵被日本評審扣了 0.5 分。

日本人可不是只擅長以貌取人,這個做任何事都腳踏實地、研究透徹的民族,為了要取得世界柑橘類果醬的詮釋權,他們可以「#派出實習生遠赴英國彭里斯(Penrith)#學習柑橘栽種」。而且他們將世界比賽的規則摸得爛熟於心,因為「#只要拿到兩次雙金就能成為評審」。「所以我想繼續參加比賽!」柯亞語氣熱切、眼神晶亮地和我分享她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所有心得,「我在英國、日本去比賽裡學到最有價值的,是 #把自己學的東西當作公共財。我很願意和大家分享,因為台灣也需要大家一起投入。」

因為金棗皮上有斑點被日本評審扣分,朋友問她,下次會避掉嗎?柯亞說她不會,因為 #那不是她的哲學、#不是她最重視的價值。有那麼一天,台灣的甜點人和職人將發展自己的論述、制定遊戲規則,告訴世界,#我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

🔖 延伸閱讀:

#Ying的台味甜蜜蜜 系列:https://tinyurl.com/ybbk9ymm

👉🏻👉🏻 更多 #台灣參訪 相關影音,記得來 Instagram 找我玩:https://tinyurl.com/y3bsa73z

#yingspastryguide #yingc #tasteoftaiwan #jam #柯亞 #果醬女王 #好食光keyajam


Tags:

About author
高端甜點師轉身,華文世界首位以系列深度專文拆解法式甜點奧祕的作者。歷經巴黎米其林星級廚房 Le Meurice、Saint James Paris 及知名甜點店 Carl Marletti 等嚴格淬煉,擁有法國專業甜點師資格認證。著有《法式甜點學》、《巴黎甜點師Ying的私房尋味》、《Paris for the Sweet Tooth》;譯有《人氣甜點師的新穎傳統甜點藝術》。 長期為商業周刊、國內外雜誌 、以及 BIOS Monthly、博客來OKAPI 等媒體撰寫甜點專欄。常居巴黎,是當地社群媒體界知名意見領袖(Instagram @applespoon)。持續第一手引介與開拓法式甜點的專業知識與趨勢,攝影作品亦散見國際媒體。 畢業於「廚藝界的哈佛」Ferrandi 高等廚藝學校。在成為甜點人之前是行銷人與社會學家,擁有台大商研所、荷蘭 Utrecht University 社會研究雙碩士學位與數年國際品牌行銷經歷。 Ying C. is the first author to introduce the aesthetics of fine French pastry to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Her in-depth analysis inspires her readers to embrace the world's latest pastry trends and the many facets of pastry making with appreciation. Former marketer and sociologist turned pastry chef, Ying continues to share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pastries with remarkable photography via her blog and instagram. She writes for Business Weekly Taiwan and several online media, such as BIOS Monthly, Every little d, and OKAPI.books.com. She is the author of L’Art de la pâtisserie française, Ying’s Favorite Addresses in Paris, Paris for the Sweet Tooth and the translator of Opéra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Ying graduated from Ferrandi Paris, a renowned French school dedicated to culinary arts. She holds a French professional pastry chef certificate (CAP pâtissier) and boasts experience with Michelin chefs and som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Parisian pastry shops.
零時差深度評析世界甜點趨勢、拆解法式甜點奧秘。
View all posts